第451 共和国(1/2)

第451共和国

毛九忠却没有妥协。

毛尚德刚有所异动,毛九忠就迅速率领百余精骑返回魏国王都。尽管毛九忠只有区区数百骑,魏国满朝文武却望风而降,乖乖罢黜魏尚德,拥立毛九忠为魏国第十四任国公。于是,毛九忠以胜蒙公爵兼职魏藩公爵形式重新凝聚魏国人心。

中原诸藩国当即哗然,旋即以最快速度集结反魏同盟军。

毛九忠为了避免魏国陷入战争泥潭,他迅速以外交手腕舒缓中原诸藩国的敌意,登位魏藩公爵不满半年时间就主动退位给第三子毛尚并。但毛九忠显然不甘心一宗分两国,旋即要求草原部落推举他为大汗。草原部落对此欢欣鼓舞,以蒙古语言提出博格达车臣汗、腾格里古格奇汗等尊号。毛九忠斟酌数月时间,却舍弃了蒙古语言的汗名,改以李唐王朝先例自称为天可汗。

如此,毛九忠相当于建立一套异于魏夏帝国的全新政治体系,以天可汗威名统领一切草原部落。有了天可汗新权威,胜蒙公爵国和魏藩公爵国即使无法统一行政,也能凝聚在天可汗这杆旗帜下。

这样的小花招,理所当然无法糊弄中原诸藩国。

分歧,仍须以武力解决。

1606年到1608年,毛九忠与反魏同盟军展开一系列激战,硝烟弥漫整个北中国。毛九忠不愧是毛九忠,三年时间里继续维持百战百胜军威,打的反魏同盟军苦不堪言。以反魏同盟军的核心领导者之一鲁国为例,毛九忠先突入河南行省境内鼓动河南行省脱离鲁国,并驱使河南行省义军进攻鲁国本土;待鲁国方寸大乱,毛九忠忽又率军突破鲁国防御体系,煽动某些贵族限制王权,成功诱发新一轮鲁国内战。

可惜,毛九忠的对手不止鲁国一家。

皇室、楚国、汉国、吴国等藩国的援军,源源不断开赴前线战场。特别是皇室,魏氏宗室情知任由魏国做大,魏夏王朝必然就此了结,都将反魏战争当作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。

1594年,魏道雅遇刺而死,无子,宗亲魏顺帝继位,是为魏夏王朝第十四任皇帝。

与庸庸无为的魏道丹、魏道奇、魏道雅等三兄弟截然不同,魏顺帝继位后,不仅以巧妙手腕扳倒垄断朝政三十余年的外戚,更与国内贵族世家势力建立友好关系,时谓贤明皇帝。对内,魏顺帝积极说服贵族世家遏制魏国更替王朝,警告他们纵容毛九忠夺了天下,半点儿好处都无;对外,魏顺帝积极联络诸藩国,号召“魏氏诸亲,共击毛逆”。

在魏顺帝领导下,一支又一支部队开赴前线,我败你也别想好活想法死命围攻毛九忠。面对魏顺帝不死不休的包围网,魏国的人口规模短板越来越清晰。时至1608年,反魏同盟军屡战屡败到军心涣散,逃兵已经成为常态;魏国青壮也战死三四成之多,几乎家家披麻戴孝,百姓的厌战心理甚于反魏同盟军。

既然彼此都无法击败对方,和谈遂成了唯一方案。

经过十余月利益谈判,毛九忠与魏顺帝在鲁国济南府签署象征九州新秩序的济南盟约。

济南盟约规定,皇室及诸藩承认魏燕辽东之盟和魏赵蓟州之盟的合法性,辽西地和幽州四府从此成为魏国的固有领土。毛九忠则承诺退守胜蒙藩国,终生不再踏入魏藩境内半步,否则皇室及诸藩立即组建第三次反魏同盟。

除了魏国焦点,济南盟约也一并解决了其它藩国的纷争。譬如绵延数十年的越吴战争,皇室及包含魏国在内的诸藩强硬逼迫越国和吴国彻底结束战争,且改由皇室和吴国继之保障卫国的独立性。这意味着越卫两国同盟就此拆散,卫国重新成为有独立外交权力的藩国。

越国想反对却没办法,两次反魏战争锻炼出来的皇室军队或吴国军队,尽管在毛九忠面前屡战屡败,却能轻松吊打越卫两国同盟。掀起大航海时代的越国,不知不觉间已经落伍。

卫国独立之后,越国声势更加凋谢,再也不复越武卒方阵年代的辉煌。

镜头再转向毛九忠。

或许毛九忠生来就属于战争,他回到胜蒙藩国的第一件事,就是宣战奥斯曼帝国。不败的毛九忠理所当然再一次击败奥斯曼帝国,并逼迫奥斯曼帝国把南高加索地区割让给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