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 女帝师三(19)(1/2)

【第十三节 时乎时来】

沿着西一街迎着阳光向南走,似破开一层层金色的纱帐。破开一层,还有千万层,前途灿烂到不堪的迷茫。不多会儿,身上已有了汗意。暖阳在身,正是冬日里最惬意的时刻,于是放慢了脚步,依着东墙缓缓踱着。

芳馨伴在身边,说起文澜阁中的藏书还没有全部校对完,便搬去了前面的文渊阁,连起居院都挪走了。我不由停了脚步,胸中激荡起一丝慷慨之意:“当初帝后命我校书,我便趁机在文澜阁和景园的书廒读书。那时以为日子很长,慢慢读书,慢慢校书,总有校完的时候,却不知……竟因读书耽误了许多工夫,终究不能完成帝后所托。惭愧。”

芳馨笑道:“校书不过是为了打发日子罢了,终究是前朝的夫子的事情,姑娘不必放在心上。”

我含一丝憾意道:“修书乃是盛世文举,流芳百世,遗福万代。我辈身为女子,能执笔校目,已是上天恩赐。常言道,‘时乎时,不再来’[42]。今后却再也没有这样的机缘了。”

芳馨道:“姑娘倒有心做一番大事业。”

我摇头道:“不敢当。只是人生百年,终是不能虚度。”

芳馨笑道:“正是。陛下也是这样说的,所以文澜阁现下是众姝媛女御念书的地方。”

我奇道:“当真?是谁在教?”

芳馨道:“自然是昱妃娘娘了。昱妃娘娘当年是和姑娘一起选过女官的,学问最好。”

我笑道:“甚好。当真是人人都很得宜。”

芳馨道:“只是听上去好,其实不过是陛下让不得宠的姝媛女御们打发日子的。能静下心来念书的,少之又少。”

我微微一笑道:“姑姑谬矣。即便是打发日子,读书也比倚门望幸好许多。书中自有古往今来,万千世界。看得多了,便不会被帝王的宠爱蒙蔽心智,也不会为帝王的冷落掉一滴眼泪,日子便能好过许多。”

芳馨不由驻足,我能觉察到她的目光中深藏已久的疑问,像一片滚烫的锋刃扫过我的后脑。鬓边飘下一缕碎发,我挽在耳后,掌心触动了红玛瑙坠子,颈下一片冰凉。只听她道:“所以姑娘才对陛下的爱慕不动心?所以姑娘才不愿意入宫为妃?”

我转身挽过她的胳膊,笑道:“我才回宫,姑姑就把我问住了。”

芳馨道:“奴婢无礼,请姑娘恕罪。”

脚下毫不停歇,如同我心中喷薄而出的灰冷之意,“姑姑既然问了,我不妨实话实说。我与陛下数番倾谈,他又对我那样好,我不是不感激、不动心、不欢喜。只是,我这身子已然如此,说句心里话,只怕自己时日无多。比起这一时半刻的情爱,我更想过些自由自在的日子。再者……”我垂头一笑,泪意涌上,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是哭还是笑,却再也说不下去了。我放脱了她的胳膊,独自一人向前走去。冷风和暖阳带走了眼角的泪花,将所有的哀乐都留在身后。

芳馨忙赶了上来扶着我,伤感道:“人生苦短——”

我接口道:“所以何必再问?”

芳馨一怔,恭顺道:“是。”

我忽而想起一个人来,遂问道:“前些日子我在汴城里闲逛,竟遇见陛下带着一位姓平的女御在东市的樊楼中饮茶听书。这平女御姑姑可知道么?”

芳馨微笑道:“满皇宫里,谁不知道这位平女御?”

我笑道:“怎么说?”

芳馨道:“这两三年间,陛下共纳了三四十个女御,各个都是新鲜个三两天便过去了,唯有这位平女御不同。她本是文澜阁扫院子的宫女。有一天,陛下去文澜阁寻昱妃娘娘,却看见她抱着竹帚靠在窗上听昱妃娘娘讲《论语》,足足一炷香的功夫,竟是一动不动。听说陛下喜欢得很,当夜就送到定乾宫去了。”

我颔首道:“我虽只见了她一面,却觉她处事稳妥,性情沉静。”

芳馨道:“若非如此,怎会历经数月,圣宠不衰?还有更奇的呢。据说陛下数次诏幸,她都推病不去。前些日子,她还将一个要好的小姐妹荐了去。陛下直夸她贤德敏慧,不忘旧友,说是新年里就要升做媛了。日后封嫔封妃,也不是没有指望。这可是这几年唯一一位尚未生子便升做姝媛的女御。”

我不觉笑道:“她倒是真有古代贤妃的品格。”

芳馨道:“如此一来,便常有宫女站在窗下偷听昱妃娘娘教书,众女御念起书来,也更有劲了。只是有两样她们学不会,一是推却宠幸,二是引荐别的女子……”

雪后的皇城像一个久病初愈的女子,在阳光下散发出深藏的明艳与高贵。每一道阴影,都是她刻意点染的美人痣,使充满善意的美好笑容更加动人心魄。“为将当有怯时,不可专勇”[43],所谓“怯守勇战”,为将如此,为妃亦是。我问道:“平女御出身不一般吧。”

芳馨道:“好像是因罪没入宫中为奴的小姐。”

我淡淡一笑道:“这就难怪了。此女不是池中之物,绝不可小觑。”

正说着,不觉已到了守坤宫的大门口。执事宫女桂旗亲自迎了出来,笑道:“大人还是和从前一样,来得最早。”说罢深深行了一礼。

我还礼道:“元日请安,玉机不敢迟误。”

桂旗亲自扶起我,“娘娘更衣的时候还念叨起大人,说是大人今日回宫,数年未见,想必更美了。奴婢一瞧,果然如此。娘娘见了大人也会欢喜的。”

我微笑道:“玉机离宫数年,不能侍奉皇后娘娘左右,甚是惭愧。每每念及皇后娘娘的知遇之恩,无以为报,不由焦首痛心,恨不能立刻回宫。只是礼法拘着,却是无可奈何。还请皇后娘娘恕罪。”

桂旗道:“皇后娘娘对大人辞官守孝嘉许不已,怎会怪罪?”说着引我进了椒房殿,“大人先用些茶点,稍待片刻。一会儿众妃嫔女官就该到了。”说罢躬身退了下去。

椒房殿比三年前更加寒冷幽深,鸠羽色的重幕低垂壁立,陈旧得仿佛掀一掀就会飞出许多灰败的蛾子。殿角的花架子上搁着艳若朝霞的红梅和一尘不染的牡丹绢花,花香裹挟在淡淡的药气中,就像病黄的面色上一层刻意涂抹的胭脂。红木架子上满满摆了一墙的珍贵古玩,被擦得闪闪发亮,如一双双亘古犹存的冷眼。哥窑的青瓷香炉中散出笔直的香烟,如娓娓而诉的美好往事,都变得淡远了。

殿中有些阴冷气闷,于是我自在廊下站着,贪恋那里的一抹暖阳。忽见西配殿中走出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女,头戴金环,身着练色藻纹朝服,双手执笏。她身材尚未长成,但身姿笔挺,秀若春山,静如秋水。我心中忽然产生一丝奇异的感觉,悄悄向芳馨道:“那定是新入宫的女巡女史,想来是祁阳公主的侍读。小小年纪,倒端得很稳。”

芳馨掩口笑道:“当年姑娘就是这样的。”

我微微吃惊道:“果真么?”